深圳宝安的电子烟工厂里,流水线仍在运转港股配资,但工人们的话题已从“订单爆单”变成了“关税翻倍”。
美国市场一纸加税令,让这个占据全球95%产能的“雾化之都”陷入震荡。
有人清仓离场,有人冒险转战“灰色通道”,更多人则选择奔赴东南亚、中东,甚至美国本土建厂。
这场风暴背后,是中国制造从野蛮生长到合规求生的必经之痛。
“不久前还在报关,客户突然叫停——清关成本翻倍,没人敢赌政策会不会再变。”空运经理Tina的遭遇,是宝安电子烟行业的缩影。
过去,每周数十架航班满载雾化器飞往洛杉矶,如今航线冷清,连机场地勤都能感受到寒意。
要知道,宝安区以“中国70%、深圳95%”的产能占比,垄断全球电子烟供应链。2022年,其电子烟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5.1%,目标是2025年冲击千亿集群。
2024年中国电子烟出口总额109.6亿美元,其中37亿流向美国,占比超1/3。而美国最新关税税率已飙升至150%(叠加原有税率),直接掐断现金流命脉。
据报道,配件商何纯的八家工厂订单量腰斩,“客户出不了货,我们只能停产”。思摩尔等头部代工企业更因美国业务占比近40%,面临数十亿订单蒸发。
一些中小企业通过“拆零件出口”“灰关避税”求生,但合规企业成本暴增,行业加速两极分化。
高利润背后的“合规修罗场”
“一个雾化器成本不到1美元港股配资,终端卖9.9美元——关税翻倍也能活。”
行业看似暴利,实则暗藏致命枷锁:FDA的PMTA认证。
先看合规困局。
美国合法电子烟仅34款,PMTA审核需1.5-2年,且费用高达数百万美元。大企业尚可咬牙投入,小厂则被迫游走灰色地带。
尽管终端利润空间大,但品牌商难以将关税完全转嫁消费者,只能挤压代工厂利润。思摩尔Q1利润暴跌43.4%,正是这场博弈的代价。
再看中国优势。
从芯片到烟油,宝安半小时车程内可配齐所有零件,这是东南亚、墨西哥无法复制的效率。即便关税高企,美国渠道商仍依赖中国制造。
思摩尔的陶瓷雾化芯专利、悦刻的尼古丁盐技术,让中国企业在全球雾化科技中占据话语权。
“去印尼建厂不是选择,而是生存。”
思摩尔耗资5亿的印尼工厂,16条生产线每小时吐出7200个烟弹,成为对冲关税的“救命稻草”。
印尼工厂可绕过美国对华关税,但当地10%-40%的税率叠加美国对印尼32%的关税,综合成本仍高于国内。然而,这已是两害相权取其轻。
头部企业加速东南亚建厂,中小企业则通过越南、马来西亚中转,物流成本飙升50%,但至少保住市场准入。
另一方面,阿联酋、沙特等中东市场异军突起。2025年一季度,阿联酋出口增速达58.7%,印尼更暴涨96.39%。迪拜凭借免税政策和枢纽地位,正成为电子烟“全球中转站”。
中东年轻人口占比高、控烟政策宽松,加之电子烟刚解禁,市场犹如十年前的美国。
“关税打不垮宝安,但会加速洗牌。”行业智库2Firsts预判:未来3年,70%的小厂将消失,份额向思摩尔、悦刻等巨头集中。
从集中化趋势来看——
头部企业凭借专利壁垒和规模化生产,可摊薄合规成本,而小厂连PMTA认证都无力承担。
国内消费税+美国关税双重压力,淘汰低端产能,推动行业从“拼价格”转向“拼技术”。
从长期生机来看——
部分企业探讨在美国建厂,直接贴近市场。尽管人力成本高,但可规避关税、缩短供应链。
从“赚快钱”到“长期主义”,中国企业开始主动适应FDA、欧盟TPD等法规,用认证换市场。
关税风暴终将过去,但宝安的电子烟产业已站在十字路口。
这场危机撕开了“世界工厂”的脆弱性,也倒逼出中国制造的进化之力——从依赖成本优势,到构建技术、合规、全球布局的立体防线。
或许港股配资,这才是风暴留给行业的最大遗产。
港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